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历史野记
70年代知青返城潮 5天3000对夫妇离婚
[ 编辑:admincn | 时间:2013-11-23 01:52:43 | 浏览:次 | 来源: | 作者: ]

  【核心提示】而在1970年代末的回城大潮中,许多已婚知青的婚姻和家庭因遭受到冲击而破碎,比如西双版纳农场5天内有3000对知青夫妇离婚。即便是跻身中产阶层,这些现实的境遇和眼前的人事也容易让他们心存危机。

  东方早报:据你研究发现,主要是谁在“白发相亲”?被征婚者又有哪些群体特征?

  孙沛东:从我在相亲角做的实证研究来看,这些代替子女相亲的父母,年龄介于50到70岁之间,绝大部分都是本地人。总体而言,他们都是1949年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七成人曾经上山下乡、经历过“文革”,而且一半以上的人的配偶是知青。“白发相亲”这个群体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多数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只有四成不到的人教育程度较低;六成以上是企业管理人员、国家干部和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平均每个本地家庭占有住房一套半。从教育水平、职业和住房三个指标来看,“白发相亲”的知青一代父母可看作这个城市的中产阶层。

  被征婚者中,女性占六成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女性的年龄在26-30岁之间,而接近一半的男性的年龄在31-35岁之间;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占八成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硕士学历,有双硕士、海归硕士和博士学历的人也不在少数;主要是本地人,至少是“新上海人”;以公司职员、公务员,或者如会计师、科研人员等专业人士为主。

  知青一代父母的集体焦虑

  东方早报:这些父母为什么会如此介入子女的婚姻问题?子女是否同意父母为自己代理相亲?

  孙沛东:我想可以从制度层面来分析。首先,知青一代父母独特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子女的择偶问题不管不问。“上山下乡”曾给知青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主要体现为知青个人生命历程中的种种背离,如晚婚晚育或不婚不育,甚至婚姻不幸福。正是被延后的恋爱与婚姻生活,使得知青一代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着非同寻常的急切与焦虑。而在1970年代末的回城大潮中,许多已婚知青的婚姻和家庭因遭受到冲击而破碎,比如西双版纳农场5天内有3000对知青夫妇离婚。即便是跻身中产阶层,这些现实的境遇和眼前的人事也容易让他们心存危机。因此,这些父母对子女婚姻的高度热忱,或许可以通过他们自身的婚姻及家庭生活来理解。

  其次,独生子女政策也是父母来相亲角代替子女相亲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相亲角,绝大多数待婚男女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而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领域的市场化也在客观上强化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联系,城市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上大学时刚好赶上学费双轨制,父母为他们念大学支付了比较昂贵的费用,很多父母或节衣缩食,或通过理财投资,帮他们购买婚房或至少准备了婚房的首付款,所有的努力怎能在择偶这个事上停滞呢?正是因为存在生存、成才和养老等风险,独生子女与其父母才毫无选择地被“绑缚”在了协同择偶这驾战车之上。

  另外,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知青一代父母对自己以及子女未来的生活充满担忧,这就促使他们力图在婚姻市场上寻求“上迁婚”(俗称“攀高枝”)的可能。最为现实和突出的是父辈的养老和医疗问题,“三代单传”夫妇可能要赡养12位老人。在相亲角,父母们为原本已经非常优秀的子女不断寻求他们比子女更优秀的结婚候选人的案例比比皆是。

  这些被征婚的子女大都是“乖仔乖女”,求学时一门心思念书,工作了被催婚,再加上职场压力大、城市交通苦、自身圈子小等原因也阻碍他们找不着对象。对父母代理相亲的态度,有的是明确反对,有的是期望与逃避并存,有的是同意或默许。

  总之,与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不同,“白发相亲”的实质是代办择偶,是“毛的孩子们”试图帮助“邓的一代”解决婚恋难题。两代人有各自的怕与爱。在新生代婚姻这个问题上,两代人的怕与爱奇妙地纠缠、融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相亲角这个光怪陆离的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毛的孩子们”走过特殊的人生道路,从下放到下岗,他们接受了“不完整的教育”,“被耽误的社会生活”,并遭受了“经济转型的困窘”,因此,他们对生活有着特殊的怕。他们的子女——“邓的一代”迎着改革大潮出生,顶着“独生子女”的光环或者魔咒,进入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毛的孩子们”的爱与怕就在子女婚恋这个环节集中爆发。

  而选择公园这种公共空间来解决婚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路径依赖。中国大陆最早出现相亲角和“白发相亲”现象,是2004年9月在北京的龙潭公园。而在1980年代,北京龙潭公园就曾经聚集很多为自己寻找配偶的回城青年,那时他们是“自发相亲”;20多年后,当他们的子女进入择偶阶段,他们又自发组织了“相亲军团”,这次,他们是“白发相亲”。

  东方早报:根据你的研究,相亲角的成功率其实非常低,是吗?

  孙沛东:经过10个月的田野研究,我能指名道姓地说出来的成功实例只有一对,我能清楚地转述的成功案例也只有两对。

  成功率低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相亲角本身的性质;父母和子女对它的预期和定位;父母在相亲角的择偶策略和步骤。相亲角是一个融合着各种欲望、讲求实力、市场力量作用其间的婚姻市场,其鲜明特征是市场化的自由交易。在相亲角,有的父母“炙手可热”,有的父母则无人问津,说到底,实力才是硬道理,而它又包括子女的硬实力与父母的软实力。房子、工资、职业、户口、年龄、形象、婚史、性格和属相等择偶标准非常具体、理性,完全市场化。父母间有关择偶的谈话涉及一种完全市场化的交易行为,他们已然能熟练地运用市场化的语言。

[1] [2] [下一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贺龙因大雨与第三任妻子薛明结缘 [下一篇]迫害贺龙真相:断绝供水40多天 未留救命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