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化生活
从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探讨教科书编写原则
[ 编辑:admincn | 时间:2013-11-21 20:26:32 | 浏览:次 | 来源: | 作者: ]
[ 编辑:admin | 时间:2012-08-08 17:49:25 | 浏览:449次 | 来源:网络 | 作者:admin ]

笔者认为,不带偏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介绍异国情况,是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史实不是任人打扮的 少女,任何人都没有权力为了个别人或政党的利益而美化或丑化它。
在某些国家,例如美国和法国,国家机构对教科书的审查制度在不同程度上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市场需 求,即此书是否有人买。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初起,我国对教学体制实行全面的调整,在教材编写 领域内,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首先,40多年来的传统的统编教材体制被彻底打破了,我国数千万中学生使 用同一本教材的年代已成为历史,按国家教委制定的教学大纲,不少省市各自编写了切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教 材,至今,全国共有8套历史教科书。鉴于各省市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教科书 编写内容和方法也相应地有了差异。于是,教科书的多样性产生了。这一起步虽小,但其意义决非寻常。
笔者通过对6本历史教科书中以下德国内容的分析和新旧教材对比,试图探讨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1848/49年革命
——1918年十一月革命
——世界经济危机和希特勒上台
——帝国国会大厦纵火案
——慕尼黑协定和德苏互不侵犯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
该6书分别为:
1.世界历史:上下册,青岛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五匪摹毖е平滩淖鼙嗉被幔嗟海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浅谈命题用语内涵的教学 [下一篇]如何使用历史新教材的课前提示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