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化生活
接轨、过渡、到位
[ 编辑:admincn | 时间:2013-11-21 20:26:30 | 浏览:次 | 来源: | 作者: ]
[ 编辑:admin | 时间:2012-08-08 17:49:41 | 浏览:196次 | 来源:网络 | 作者:admin ]

(一)
上海卷向上海试点教材卷靠拢,这是高考历史卷命题的基本思路。因为今年的高考与课程教材改革已进入 了实质性接轨阶段。
中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一是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二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三是要加强理解、分 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今年试卷在总题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保持试题较高的知识覆盖率,并以设计知识重点的高目标试题来加 强基础知识的考查。上海两份试卷知识覆盖的平均率达到《考试说明》规定内容的71.5%,其中上海试点 教材卷的覆盖率达到了79%。今年最后一道大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及其爆发初期,英、法推行绥靖 政策的问题为题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重点,而绥靖政策问题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章第一节 的重点内容。以重点章节的重点内容作为考查高目标试题的知识点,有其明确的导向,即抓基础知识教学时, 千万不要忽略突出重点。
机械性记忆史实是历史学习的一个沉重负担。然而,必要的记忆又是历史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现实的问题 是如何在试题中减少机械性记忆的内容。为此,命题时首先注意控制考查识记目标试题的比重,今年两份试卷 考查识记目标的分值与去年大体持平。其次在考查识记目标的试题中加入思维考查的成份,变机械性记忆为理 解性记忆。例如,上海卷的第39题,要考生填写“宪法大纳”、“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该试题不仅仅要考生能记忆我国历史上曾制定过的宪法文件,而且还要以宪法的性质来理解这些宪法文件,掌 握我国历史上人民性质宪法制定的发展过程。又例如,上海试点教材卷的第5题,要考生填写“孟德斯鸠”、 “美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试题不只是要考生记住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理解 这一学说的反封建专制制度性质,还要考生进而把握它对美国、对中国制定资产阶级宪法的影响。类似按上述 思路命题的,有上海卷的第29、30、31、38、40、43、45、47、53、62、65题等;有 上海试点教材卷的第6、8、9、11、12、43、44、46、55、62、64、65题等。
为了切实加强能力考查,在开发新题型的同时,注意提高已用题型的考查功能,使上海卷、上海试点教材 卷考查理解和应用目标的分值分别达到78分和85分,均超过试卷总分值的二分之一。能力考查是命题的一 个主题,今年在能力考查上,主要强化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原考查识记目标的试题进行功能性改造,以达到考查能力目标的水平。例如,上海卷第63题“ 按下列四个方面,归纳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同点。”相比“分别列举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原因、倡导者、组织基础和作用”原型列举题,后者考查的是识记目标。因为该题列举的内 容教材有现成答案,只是要求考生再现而已。现经改造的第63题同样也是列举题型,但考查功能发生了质的 变化。它要求考生归纳两次统一战线在四个方面的相同点,教材没有现成答案,需要考生记忆有关知识,并在 理解的层次上作出符合题意的归纳,方能形成正确答案。类似上述的试题还有上海卷的第8、9、23、24 、48、49题等;上海试点教材卷的第6、20、21、25、29、30、34、48题等。
第二、坚持“以历史教育目标为本,加强能力性向考查”的方向。上海两份试卷中,属于新材料、新情景 的试题分别占了31分和33分。例如,第59、60、67题是由历史材料(情景)同问答题相结合构成, 这类试题补充了材料解析题的不足,比较灵活、有效地考查了应用所给材料或已有知识来解释历史现象的史学 研究能力,体现了历史专业性向的考查要求。
第三、以中外联系和中外比较的思维方式审视历史。试点教材采用中外史合编的形式,将近现代中国历史 放到世界历史的范围中来考察,因此,上海试点教材卷注重中外联系和中外比较。例如,第57题要考生指出 发生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国外重大事件,这是一道中外联系题;第66题“比较说明中国洋务运动失 败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要考生从经济、政治及其目的上比较中日两国间的历史差异,进而说明导致 洋务运动失败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缘由。上海卷今年吸收了上海试点教材卷第66题,使中外联系、比较题的分 值由去年1分,增至10分。
(二)
为了使上海卷与上海试点教材卷得以平稳过渡,既要求上海卷向上海试点教材卷靠扰,又必须以上海卷为 基础。
上海试点教材卷采用上海卷的试题题型;在总题量与上海卷保持一致的同时,考查相同知识点以及同一层 次能力要求的试题分值共有79分。换言之,上海两份试卷相同的考查内容约占到整份试卷的53%,这为两 份试卷等值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基于两份试卷面对的考生是不同的群体,所以,考查结果即使出现明显差异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海试点教材卷在与上海卷衔接的同时,又强烈地显示其自身的个性。
第一、上海试点教材卷的中外史比例不同于上海卷。
上海试点教材卷命题依据上海高级中学的试点教材,该教材以叙述近现代世界史为主,把中国史作为世界 史的一个部分来介绍的。虽然选历史科的考生在高三年级还得学习中国古代史,但就总体而言,中国史在该教 材里所占的比重低于统编教材。所以,上海卷中外史比例一般为60%∶40%;而上海试点教材卷则相对降 低了中国史的份量,中外史的比例为54.7%∶45.3%。
第二,上海试点教材卷的内容分布不同于上海卷。
上海卷近年来在改变政治内容过多,经济、文化内容不足方面是有成效的,但无奈统编教材突出政治史。 上海试点教材卷则充分利用试点教材增加社会经济活动材料之便,设计了我国古代经济重点南移等一批试题, 将考查经济内容的分值提高到40分,达到了上海卷的历年之冠。
第三,上海试点教材卷的试题编排不同于上海卷
上海卷的中外史试题历来分别按从古到今编排的。这样,每一题型的试题基本上要出现两次从古到今的顺 序,造成试题难易度的两次波动。上海试点教材卷基于试点教材是中外史合编,改变了上海卷试题编排陈式, 实行中外史试题在同一题型中从古到今混合编排,使得每一种题型的试题只出现一次难易度的波动。
(三)
高考与课程教材改革接轨,就其本质而言是要加强能力考查。而能力考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试题考查功 能的到位。
1992年上海卷首次推出的历史材料与问答题相结合的题型,它具有考查考生认识、解释、分析和应用 新材料,评价史学观点能力的功能。解答该题型的试题,需要调动学生认识现象、分析本质的思维能力,并依 靠教材所学的知识来为解题思路定位。但倘若所设计的问题答案与考生已学知识的结论相近或相同的话,那么 该试题考查的就不是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而仅仅是考生掌握教材知识的熟练程度,即记忆水平。今年第67题 的命题就是在总结去年命题经验的基础上,作如下考虑的:要考生用试题所给材料解题,所给历史材料就必须 完整、翔实;要使设计的问题考生无法凭记忆教材知识来解答,问题的设计就必须以充分应用试题所给材料为 标准;要使考生所学知识仅仅是为解题提供一个背景,试题答案就得由考生在认识、分析和应用试题所给材料 过程中得出。例如第67题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提问“张伯伦和邱吉尔在观点上有哪三点不同?”这一问题 在考生所学知识中没有现成的结论,考生所学知识只是提供了张伯伦和邱吉尔发生辩论的背景,即1938年 9月张伯伦参加慕尼黑协定签订。然而,慕尼黑协定的签定,就为考生提供了分析张伯伦与邱吉尔辩论观点分 歧的思路。考生可以根据慕尼黑协定签订来分析张伯伦与邱吉尔对协定评价的分歧,可以根据慕尼黑协定是绥 靖政策产物的理解,来分析张伯伦与邱吉尔对以前实行绥靖政策看法及对绥靖政策前途预测等方面的分歧。第 67题内有70%的问题是需要考生应用试题所给材料来解答的,这类题型的出台,是力求考查能力到位方面 所作的新探索。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高三历史单元复习课该怎么上? [下一篇]巧用插图事半功倍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