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化生活
浅析国民党退守台湾原因
[ 编辑:admincn | 时间:2013-11-27 18:54:30 | 浏览:次 | 来源: | 作者: ]
  浅析国民党退守台湾原因
一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国民党的失败是必然的。
1946年6月底,蒋介石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6月26日,国民党以刘峙、程潜、胡宗南所属约12个整编师20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对中原军区的围攻,妄图在48小时将其一举歼灭。接着,从7月开始,陆续发动了对其他解放区的进攻。蒋介石依恃其强大的兵力,精良的武器装备,全面向解放区进攻。在国民党的疯狂进攻面前,解放区军民同仇敌忾,奋起自卫,各战略区的野战军,在人民的支持下,展开了大规模的运动战。经过八个月作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71万余人,虽然解放区失去了105座中小城市,但国民党每占领一座城市都要付出伤亡近3000人的代价,而且还要都派兵驻守,这就加剧了敌人战线太长和兵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至此,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被迫停止,改为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蒋介石实行的重点进攻,是企图将解放军堵在黄河以北,使战争继续在解放区内进行,进一步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进攻陕北和延安,还在于企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割断中国共产党的右臂,驱逐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进攻华北,达到各个击破之目的,针对蒋介石的政治军事意图,中共中央于1947年3月18日主动撤离延安。3月26日,在清涧枣沟做出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坚持斗争和组织前方委员会、后方委员会的决定。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的前委转战陕北,领导全国的工作并直接指挥西北的作战。1947年5月中旬的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为华东野战军由防御转入进攻奠定了基础。6月底,当敌人发动第三次进攻时,华东野战军分头向鲁西、鲁南突击,迫使深入鲁中之敌西调。7月上旬,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被打败了。
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内线作战,共歼敌112万余人,其中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余人,平均每月歼敌8个旅。国民党的总兵力由430万人下降至373万人,机动兵力只剩下40个旅。人民解放军损失38.5万人,总兵力由120万人增至195万人,其中正规军达百万人,百万大军均可机动作战。[1]装备改善了,军政素质大大增强。蒋介石实行重点进攻的结果,不但损兵折将,而且在军力部署上造成了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哑铃形态势:重兵拖在东西两翼,中原薄弱,国民党又缺乏第二线部队,这就为人民解放军实行由内线作战向外线作战的战略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蒋介石在发动内战的同时,对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一直采取高压政策,招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各阶层人民除了团结自救,已经没有别的出路。驻华美军在平津沪等大城市制造的肆意侮辱和残杀中国人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国民党在前线失败的消息传来,国统区人民受到鼓舞,看到了希望。因此,从1946年冬起,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12月24日晚,在北平东单发生了美军强奸中国女学生的暴行,这一事件激起了北平及各城市学生及工人、市民的抗议运动。站在最前列的是全国数十个城市的大约50万学生,他们响亮地喊出了:“美军滚出中国”的口号。这时全国9个省38个城市发动了饥民抢米风潮,学生的抗暴斗争逐渐同要吃饭、要和平、要自由,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运动相结合,掀起了更大规模的运动。5月4日,上海各校学生游行示威,反对内战,5月9日上海工人、学生8000余人包围市政府。从5月中旬开始,上海、北平、南京等城市学生举行罢课游行,要求改革学制、改善生活、反对内战。
国统区以学生为主力的人民运动,形成了与人民解放军相互配合的反美反将斗争的第二条战线。这条战线的形成,标志着新的人民大革命高潮即将到来,蒋介石政府已经处在全国个阶层人民的政治围困之中。
内战打了一年之后,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不但在军事上丧失了大量有生力量,政治上也日益孤立,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作出了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转变的决策:举行全国性反功,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人民解放军经过半年的反攻共歼灭国民党军75万余人,不但完全打破了国民党在中原的防御体系,而且迫使其在全国处于防御地位。人民革命战争则结束了多年来的战略防御局面主动向敌人进攻了。这是人民革命战争的根本转折,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1948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继续发动攻势,在各个战场上进一步改变了敌我力量对比和战争形势。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作战,共歼敌264万余人,解放军总兵力增至280余万人,其中正规军达160万人。同时期,国民党总兵力却下将至365万余人,虽然在数量上还占优势,精锐尚存,但是,固有的矛盾日益加深,士气更加低落。
历时4个月零19天的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173个师154万余人,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东北全境解放,华北及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除归绥、太原、安阳、新乡等孤立据点外,全部解放。人民解放军兵临长江。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暴露在解放军面前,并将很快解放。1949年4月21日南京的解放,标志着早已四分五裂的南京国民政府政权的彻底崩溃。
坚持内战独裁的国民党政权,军事上一败涂地,政治上尽失民心,经济上全面崩溃,被中国人民赶出大陆是不可避免的,蒋介石不得不在大陆以外的地方寻找退路。
二 台湾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是国民党选择这里的重要原因。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含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台列岛、赤尾屿等,南北延伸380公里,东西宽20至150公里,面积35760平方公里。
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相隔约百里的台湾海峡把大陆与台湾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陆地。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我国沿海的咽喉要道,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西太平洋地区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州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从这里经过,日均通过船只数达百艘之多,海上运输对资源、原料相对缺乏的我国南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海峡是大陆与台湾的天然屏障,这无疑给解放台湾增加了难度。[2]
当时中国的军事能力比较单一,虽有一只强大的陆军,却没有强大的海空军,一时难以进攻台湾。如果只用渡河的木船强攻,没有海上战斗舰艇和空中力量的掩护,那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将暴露在国民党优势的海空军火力下,伤亡会相当惨重。
台湾这一重要战略位置,是我国东南沿海海防的天然屏障,可以作为重要战略点对我国沿海起到骨干支撑作用。台湾岛与海南岛相映,形成双目,北和舟山群岛相呼应,构成犄角,以台湾岛为中心和舟山群岛这南北两要点,就构成一条天然有力的战略海防线,足以掩护我东南沿海6省市及该方向的战略纵深,在这一方向上,居住着我国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以及沪、杭等工业基地,可以说台湾对我国东部海防所能起到的战略作用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美国也会千方百计地阻止大陆收回台湾这一重要战略位置,这样就更有利于美国封锁中国,增加解放台湾的难度。[3]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624年至1661年,台湾一度沦为荷兰、西班牙的殖民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1895年,由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自清以来中国一有变故,台湾总是先牺牲,造成台湾人民的分割意识和被抛弃的情绪,政府对台弯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深,并且对台湾的归属也开始麻木,这为国民党退守台湾提供了民众基础。必定国民党也是中国人,台湾人民很快接纳。当时共产党在台湾的活动很少,台湾人民对共产党并不了解,所以台湾人民很自然就会接受国民党的领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回到祖国的怀抱。国民党从日本人手中接收了台湾,经过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台湾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台湾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要远远好于大陆,特别是二战开始后,日本在台湾大力发展重工业,满足军事需求。抗战结束时,台湾工业比重超过农业,被蒋介石称为“模范省”,这些都为国民党退守台湾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
三 在退守台湾前,国民党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当大陆战场连连败退时,蒋介石不得不考虑退路,他采纳了历史学家出身的张其昀的建议,决定着手经营台湾,1948年12月29日,国民党经政院长孙科发布命令,正式任命蒋介石的亲信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
陈诚毕业于保定第十八期炮科,黄埔军校成立时,他被延揽担任炮科教官。蒋介石北伐后,陈诚担任第一集团第11师师长,中原大战升任为第18军军长。从叙述不难发现,陈诚是蒋介石的亲信,所以1948年派他到台湾担任省主席。[4]
陈诚得令后,以惊人的效率于1949年1月5日迁入台北主持政事,1月18日,蒋介石再次任命陈诚兼任台湾省警备区总司令,3月再任命其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委。这样,陈诚总揽了台湾的党政军大权,开始替蒋介石经营台湾。[5]
作为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当然不愿意看见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所以他要选择退路。台湾良好的地理环境在大陆的军事范围外,台湾离南京比较近,为国民党撤退节省时间,作为今后的退身之所,他认为台湾的好处是退可守,进可攻,与大陆隔着一条海峡,即使大陆被共产党占领了,凭借海峡天险,和自己掌握的海空军力量,完全可以与当时尚无海空军的共产党周旋。
1949年1月10日,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在其上海的办公室里接见了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蒋经国拿出一封蒋介石的“手谕”,命令俞鸿钧尽快将全部库存的黄金、白银和美钞运往台湾。当时,国民党经过所谓的“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劵,强行将民间的几乎所有黄金和美元收回归国库。估计有库存黄金390万盎司以及7000万美元的外汇和相当于7000万美元的白银,合计约5亿美元。在蒋介石的指挥下,这笔巨额财富由海军舰只全部抢运到台湾。另外被抢运的还不只是金钱,在上海解放前的几个月里,蒋介石动用军舰将大批机器设备、布匹等物质向台湾转移,仅从上海一地就装走了1500多船。蒋介石海逼迫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将一些重要的工厂拆迁运台,将珍藏在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原北京故宫所载历代古玩字画精品,包括铜器、瓷器、玉器、字画等1424箱,图片画册1334箱,历史档案204箱,估计文物23万多件全部运到台湾。对于搬不走的或来不及搬走的水电站、发电厂等,蒋介石则命令统统炸毁。总之,绝不留给共产党。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会时刻准备着反攻大陆,退守台湾,可以通过海峡窥视中国大陆的动向及发展情况,待形势发生了于己有利的变化时,再渡过仅有百公里宽的海峡,从厦门、福州等地登陆,反攻大陆,卷土重来,退守台湾,可以为美国封锁中国提供跳台甚至是前沿阵地,可以封锁大陆通往太平洋的航道,使中国处于半封闭状态,也使大陆的海防线被一分为二,这样进行战略封锁,切断海上交通运输线或控制舰队出舰更由便利,失去台湾,中国大陆不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得永远受制于人,大陆的软腹随时都会被插上一把尖刀。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台湾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民党的提前经营是国民党退守这里的重要原因,所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集团决定退守台湾。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 [下一篇]挖掘历史:解开南海一号沉船的谜团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