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育频道
鲁迅老舍等“必读”著作孩子必须要读吗?
[ 编辑:龙岩信息网 | 时间:2018-08-11 21:26:09 | 浏览:次 | 来源:网络 | 作者: 龙岩信息网]
曹文轩作品《草房子》
曹文轩作品《草房子》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常立的文章《为什么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读曹文轩?》引发广泛探讨。常立认为曹文轩作品《草房子》中存在性别观、儿童观对孩子来说不妥,因此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阅读曹文轩的作品。而《草房子》,在新课标指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目中榜上有名。

  常立的观点是否偏激,暂且不表。中小学生按照课外必读书目来阅读,是否读得下去、能读懂多少,倒是值得探究。紫金山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孩子抱怨必读书目著作“读不下去”,鲁迅、老舍,包括曹文轩等文学大家的很多作品,所写内容与孩子们现在的生活相去甚远。那么,课外阅读究竟应该怎么读呢?

  现状:孩子抱怨没时间  没兴趣阅读经典

  现在的孩子爱读什么书?必读书目中开出的名著书单,孩子们是否读得下去?

  鼓楼区某民办初中读初二的丁同学告诉记者,即使是暑假期间,阅读的时间还是挺少的,更别提平时上课的时候了。“平时回家光是做作业都急急忙忙的,哪有时间阅读。暑假也有辅导班要上,有作业要做,阅读的时间很少。我有空的时候喜欢看看《读者》。”

  提到课外必读书目,丁同学坦言“读得少”,不少篇目更是“谈不上喜欢”,“鲁迅、老舍等名著,老师是要求我们读的,但风格和我们喜欢的不一样。不少是农村题材的,读起来没什么兴趣,也不太能理解。”

  在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名师曹勇军看来,鲁迅、老舍等名著现在的孩子读不下去,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毕竟他们的作品年代久了,和现在的孩子有距离感。而且鲁迅、老舍不少文章本来就不是写给孩子们看的,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就有很多成人化的东西;鲁迅的《风筝》,有他对于童年的反思,这些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都是很难理解的。”

  对策:加强引导  鼓励孩子以同龄人为师

  既然课外必读书目这么“难读”,那么到底还要不要读,究竟又该怎么读呢?

  曹勇军老师在指导学生经典阅读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他在十三中开设的“经典夜读”活动成效显著,就在前不久,他的多位学生在“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中取得佳绩,其中杨婧怡还获得了全国特等奖。

  关于经典阅读,曹勇军表示,老师的引导很重要,“首先是选择时机。比如我手头有5本必读书目,我先挑一两本学生的兴趣相对大一点的,让他们先读起来。等读进去了,再逐渐渗透比较‘难啃’的。对于鲁迅、老舍等孩子们觉得有距离感的名著,老师要进行导读,讲讲自己读这些作品的心路历程,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品味这些文学大家的作品魅力。”

  另外,曹勇军提到,对于难读下去的作品,要组织孩子们研讨。比如十三中的“经典夜读”,就是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共同理解文学作品,共同进步。“让孩子们在阅读时互相以同龄人为师,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延伸:不拘泥书目的“无用阅读”值得提倡吗?

 

提到中小学生阅读,一般来说有两种观点,一是“无用阅读”,也就是“非功利阅读”。这种观点的持有者认为,开卷有益,应该鼓励孩子多读一些看起来“无用”的书,而不是拘泥于各种必读书目、推荐书目等。比如,哪怕孩子喜欢读武侠小说、玄幻小说,家长也不必大惊小怪,应该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另一种观点就是所谓“功利阅读”,也就是说,孩子读书是需要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比如为了提高写作能力等。在“功利阅读”的范畴内,选择什么样的书目就比较有讲究了。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观点,紫金山记者也请教了曹勇军老师。曹老师认为,功利阅读并不可耻,“千万不要认为功利阅读就玷污了读书的神圣,其实,功利阅读和非功利阅读两者间是能相互转化的。我建议家长和老师可以从功利阅读入手,让孩子尝到甜头,在阅读后有进步、有收获感(比如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语文成绩有提升等等),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再慢慢引导孩子非功利阅读,最终达到非功利阅读的境界。”

  原标题:鲁迅老舍等“必读”著作孩子必须要读吗?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多地酝酿高考英语改革引震荡 “英语热”难退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